std::condition_variable:: wait_until
|
template
<
class
Clock,
class
Duration
>
std::
cv_status
|
(1) | (自 C++11 起) |
|
template
<
class
Clock,
class
Duration,
class
Predicate
>
bool
wait_until
(
std::
unique_lock
<
std::
mutex
>
&
lock,
|
(2) | (自 C++11 起) |
wait_until
使当前线程阻塞,直到条件变量被通知、到达指定时间点或发生伪唤醒。可选择性地提供
pred
来检测伪唤醒。
if ( wait_until ( lock, abs_time ) == std:: cv_status :: timeout )
return pred ( ) ;
return true ; 。
当
wait_until
返回后,
lock.
owns_lock
(
)
为
true
,且
lock.
mutex
(
)
已被调用线程锁定。若无法满足这些后置条件
[1]
,将调用
std::terminate
。
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,则行为未定义:
- lock. owns_lock ( ) 为 false 。
- lock. mutex ( ) 未被调用线程锁定。
-
若其他线程也在等待
*
this
,则
lock.
mutex
(
)
与这些线程通过等待函数(
wait
、
wait_for
和
wait_until)在 * this 上解锁的互斥量不同。
- ↑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互斥锁重新加锁时抛出异常的情况下。
目录 |
参数
| lock | - | 必须由调用线程锁定的锁 |
| abs_time | - | 等待超时的时间点 |
| pred | - | 用于检查等待是否可完成的谓词 |
| 类型要求 | ||
-
Predicate
必须满足
FunctionObject
的要求。
|
||
|
-
|
||
返回值
异常
注释
标准建议使用与
abs_time
绑定的时钟来测量时间;该时钟不要求是单调时钟。如果时钟被不连续调整,此函数的行为不作保证,但现有实现会将
abs_time
从
Clock
转换为
std::chrono::system_clock
并委托给POSIX
pthread_cond_timedwait
,因此等待过程会遵循系统时钟的调整,但不会遵循用户提供的
Clock
的调整。在任何情况下,由于调度或资源竞争延迟,该函数的实际等待时间可能会超过
abs_time
所指定的时间点。
即使使用的时钟是 std::chrono::steady_clock 或其他单调时钟,系统时钟调整仍可能引发虚假唤醒。
notify_one()
/
notify_all()
的效果以及
wait()
/
wait_for()
/
wait_until()
的三个原子操作部分(解锁+等待、唤醒和加锁)的发生顺序构成一个单一的全序,可视为原子变量的
修改顺序
:该顺序特定于此条件变量。这使得例如
notify_one()
不可能被延迟,并解除那些恰好在
notify_one()
调用之后才开始等待的线程的阻塞状态。
示例
#include <chrono> #include <condition_variable> 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thread> std::condition_variable cv; std::mutex cv_m; // 此互斥锁用于三个目的: // 1) 同步对 i 的访问 // 2) 同步对 std::cerr 的访问 // 3) 用于条件变量 cv int i = 0; void waits() { std::unique_lock<std::mutex> lk(cv_m); std::cerr << "等待中... \n"; cv.wait(lk, []{ return i == 1; }); std::cerr << "...等待结束。i == 1\n"; } void signals() { std::this_thread::sleep_for(std::chrono::seconds(1)); { std::lock_guard<std::mutex> lk(cv_m); std::cerr << "正在通知...\n"; } cv.notify_all(); std::this_thread::sleep_for(std::chrono::seconds(1)); { std::lock_guard<std::mutex> lk(cv_m); i = 1; std::cerr << "再次通知...\n"; } cv.notify_all(); } int main() { std::thread t1(waits), t2(waits), t3(waits), t4(signals); t1.join(); t2.join(); t3.join(); t4.join(); }
可能的输出:
等待中... 等待中... 等待中... 正在通知... 再次通知... ...等待结束。i == 1 ...等待结束。i == 1 ...等待结束。i == 1
缺陷报告
以下行为变更缺陷报告被追溯应用于先前发布的C++标准。
| 缺陷报告 | 适用版本 | 发布时的行为 | 正确行为 |
|---|---|---|---|
| LWG 2093 | C++11 | 规范中缺少超时相关异常说明 | 明确提及这些异常 |
|
LWG 2114
( P2167R3 ) |
C++11 | bool 的可转换性要求过弱,无法满足实现预期 | 强化了相关要求 |
| LWG 2135 | C++11 | 当 lock. lock ( ) 抛出异常时的行为不明确 | 在此情况下调用 std::terminate |
参见
|
阻塞当前线程,直到条件变量被唤醒
(公开成员函数) |
|
|
阻塞当前线程,直到条件变量被唤醒或超过指定的超时时长
(公开成员函数) |